邮箱登录: CSSC邮箱 CSIC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正文
信物百年|一把30厘米的比例尺,丈量中国船舶远航世界之路
来源:中国船舶集团     日期:2021-06-22    字体: 【大】 【中】 【小】

图片

图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讲述信物故事,传承红色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图片

今天,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二十九集《一把推船出海的尺子,听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讲述中国第一艘出口船长城号建造背后的故事。

图片

中国的船舶要出口

要打进国际市场

才能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40多年前

在当时设备落后的条件下

中国船舶人就是用小小的比例尺

第一次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

制造出中国第一艘出口船

“长城”号货轮

开创了中国造船业进军世界的大门

179米总长的货轮

仅有2毫米的误差

在这把小小的比例尺背后

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信物百年 一把30厘米的比例尺,丈量中国船舶远航世界之路(中国船舶)

信物讲述人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介绍道:“一把小小的尺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尺子自古以来就是工匠们手中的最重要工具,在工匠团队中,只有水平最高的工匠才能被尊称为'掌尺人'。而这把小小的尺子,则是当年的大连造船厂凭着自己在中国造船史上的创举,赢得的荣耀。由此,开创了中国造船业进军世界的大门。”

今天,让我们跟随信物讲述人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一起走进这把推船出海的“尺子”,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看中国船舶人如何实现中国船舶工业从闯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条生存“血路”

造船业是中国民族工业最早起步的一批工业,早在晚清时期就开始有造船业的发展,福州船政局曾是远东第一大船厂、江南制造局早在1921年就成功制造了4艘万吨轮。但是,我们的造船能力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造船基本以小吨位为主,缺乏大规模制造的能力。特别经历了战争的破坏,南方船业的修造能力损失殆尽。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的大连造船厂厂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将上海、大连、福建等地区残存的船舶生产能力收编重组为国有企业,主要从事各种战斗舰艇和军用辅助船的生产。但是由于军品任务需求锐减,国内几十万造船工人,守着区区几条船的订单艰难度日。

信物讲述人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介绍,1977年12月6日,这是对新中国船舶工业有着重大意义的日子。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同志对赴任六机部部长的柴树藩指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只有“出口”,才有可能走出船舶工业目前的困境,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指示,后来被形象地称为“推船下海”。

当时,超过90%的船舶市场订单都被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瓜分,剩余的不到10%的市场份额也被其余国家抢占。而我国,工业发展才刚刚起步,想要在已经固化的市场分一杯羹,动一动别人的奶酪,困难可想而知。


1980
年初,在六机部召开工作会议期间,有外商要在国内建造一艘2.7万吨散装货轮,而这艘船的设计建造却要求可航行于世界各大港口和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圣劳伦斯航道及北美大湖区,入级英国劳氏船级社(LR),并由LR检验认可;新中国船舶工业沿用的是苏联五六十年代的标准和规范,国际通用性、互换性较差。

六机部迅速征求了几个厂的意见,他们都认为暂时尚有困难,不能承担。当时任六机部部长的柴树藩找到时任国营大连造船厂厂长的孙文学,问他:敢不敢干?孙文学听了之后,想到邓小平同志号召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想到了工厂的基础和造船工人队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孙文学回答:我们敢干,我们厂能干,这艘货轮的建造任务我们接了!

图片

同年5月,中国船舶贸易公司、大连造船厂与香港联成航运公司,在北京签订了建造一艘2.7万吨散装货轮的合同。

荣耀起航 建造中国第一艘出口船

建造中国第一艘出口船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大连造船厂,工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为了建造好长城号,厂党委专门召开了扩大会议,并在全厂进行动员,向职工反复强调,能否造好长城号,是关系到国家声誉和我国船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问题,并提出了造好出口船,为国争光的响亮口号,号召全体职工全力以赴,一定要造好长城号。

1980年11月20日,船体车间内人头攒动,大家脸上写满兴奋与期待。当“长城”号的第一块钢板开始号料,现场一片欢呼与掌声——中国第一艘出口船正式开工建造!

图片

建造中的长城

信物讲述人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提到,“当时的条件,新船的建造完全是一切从零开始。一没资料、二没图纸,我们只能找国外的资料,然后翻译,最后提供给技术人员再进行手工绘制。”
据统计,为了这艘货轮,大连造船厂建造技术部门共绘制图纸3400多张。

在以往的建设中,切割船用钢板,只要能够架上船台,就可以使用了,不用考虑切割精度和光洁度。但是如果按照这个制造标准,一定是不会通过验证的,想请专家咨询,一问价,30万美元!于是厂里决定由车间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攻关小组, 不分昼夜地进行技术试验, 经过上百次的实验, 终于掌握了切割工艺技能。

此外,国际标准对油漆的喷刷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涂厚了不行,涂薄了也不行,苛刻而挑剔的油漆商, 每天盯在工地上, 手里拿着一个油漆厚度测量仪, 时不时地在刷好油漆的舱壁上测量。工人们为了漆刷达标,趴在闷热的舱底一干就是一整天,一点点打磨工作,每天从船舱爬上来的时候,除了还在活动的身躯和转动的眼睛, 整个人简直就像一块长满锈,涂满漆的钢铁。

在当时设备落后的条件下,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尺子对当时的大连造船厂的工人来说,就是最重要的工具。设计建造2.7万吨货轮,从船的外部设计到内部部件的设计,全程靠的就是人手一根铅笔和一把小小的比例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长城”号以它197米的巨型船身,屹立在船台上时,每天路过它的人们,无不瞻仰它,称赞它。它那光顺的外形,高质量的焊缝,美观大方的舾装件以及高光洁度的瓦斯切割面,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房间装潢水平高,管系试验几乎无跑、冒、滴、漏现象,基本上一次交验成功。全船所有检验数据,全部达到或超过合同要求。

按照合同要求,货轮要符合英国劳氏船级社的标准。劳氏船级社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一家船级社,其机构庞大,是国际公认的船舶界权威认证机构。仅凭手中的铅笔和尺子造出的货轮,能否符合国际标准呢?

为了顺利交船, 船东专门聘请了一位英国的专家, 他的名字叫爱伦, 是船舶业知名的验船师。“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不会是我测量错了吧?”英国验船师爱伦看着手中的钢卷尺,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似乎不敢相信这样的结果,揉了揉眼睛,他马上当场认真仔细地又测量了一遍,感叹道 “179米总长,真的只有2毫米的误差,这些中国人是怎么做的?!”事实证明,第一次的测量准确无误。

图片

“长城”号下水

经过540天的努力奋战,1981年9月14日,船厂工人们翘首以盼的日子终于到来了——“长城”号船台建造工程完工,即将举行下水典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专程来到大连出席仪式,并为“长城”号下水剪彩。
“长城”号货轮下水典礼结束后,谷牧副总理将一把小尺子送给了大连造船厂,作为纪念。
全球”

信物讲述人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表示,“长城”号出海的成功,有力地宣告了中国造船工业具有承建国际水平船舶的能力。“长城”号作为中国制造的第一艘出口船,它也成为英国劳氏船级社122年历史上第一个注册的中国船舶。

这不仅是大连造船厂的一次突破和创新,更是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一次大的提升。凭借“长城”号创出的信誉,大连造船厂在国际市场的影响迅速扩大,不久便与香港以及欧美一些国家签订了大量订单。

与此同时,在中国船舶集团大连造船厂这个“掌尺人”带动下,中国船舶工业也实现了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的重大转变,在经受了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考验的同时,提高了造船能力,扩大了世界影响,成为国际造船业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
如今,中国船舶工业能够设计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适航于世界上任一航区的各类现代船舶,不仅实现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力船型的自主批量建造,而且在舰船、液化天然气(LNG)船、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载人深潜器、非船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历史突破,在若干船舶科技领域实现了由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向引领者的转变。

图片

23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

图片

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

图片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作为特大型军工企业,中国船舶集团不仅是中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还是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建设的主体力量。中国船舶集团自主研制了航空母舰、核潜艇、大型驱逐舰和两栖攻击舰等大批装备,有力推动了中国海军武器装备跨代跃升和体系化发展。

图片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服役。

图片

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

图片

2014年,新型导弹驱逐舰首舰昆明舰入列。

图片

2019年,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入列。

图片

2020年,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南昌舰入列。

图片

2021年,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集中交接入列。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船舶集团将以引领行业发展支撑国防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信物百年 薪火相传

图片

百家企业、百年信物共同绘就着中国产业发展基因谱系图,共同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前行足迹、时代记忆,生动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信物百年”是国资央企发掘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动实践。“信物百年”微纪录片上线当天,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发布“信物百年”主题纪念首日封,并在政企媒学各界的广泛支持下,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开展全媒体整合传播。

图片

《信物百年》百集微纪录片将陆续在线上线下全面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2每周一到周五晚22:00首播,次日12:50重播。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新媒体平台“国资小新”、央视频、央视财经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学习时报、求是网、共青团中央、北京日报APP、全国各地IPTV等平台将同步上线播出。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还充分整合央企国企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信物百年》百集微纪录片将走进全国65家保利影城、25家华润万象影城,高铁列车电视及城市地铁,也将在国航、东航、南航的地面休息室与空中影院,三大电信央企营业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线下加油站,中粮大悦城,华润万家超市和华润置地商业物业板块等线下场景陆续展示,全面呈现红色信物故事。

| 责 编:周 芒
| 校 对:宁湘舒
| 审 核:甘丰录/项 丽